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品味 > 正文

暴雨后上海部分路段积水,水务、消防部门派百余辆车抢排积水

暴雨后上海部分路段积水,水务、消防部门派百余辆车抢排积水  第1张

暴雨侵袭上海,网友称部分路段积水较为严重。

9月20日5时15分,上海奉贤五街镇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发布“六停”通知。5时16分,上海浦东发布暴雨红色预警,16街镇启动“六停”。7时49分,上海中心气象台更新暴雨预警信号为橙色,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决定同步启动全市防汛防台二级响应行动。

上海市防汛办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水务部门正在抢抓主要干道的积水问题,集中力量快速恢复城市交通。针对积水情况,水务部门派出28辆移动泵车支援奉贤、浦东等积水严重区域抢排积水;水闸全部打开排水,抓住落潮契机,全力降低河道水位,畅通排水;交通部门对21处下立交采取封交措施;市消防救援总队出动专用排水车181辆次抢排积水。

破历史记录的雨量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防汛指挥部获悉,截至9时,全市面平均雨量为73.28毫米,在614个测站中,28个达到特大暴雨程度,约占4.6%;123个达到大暴雨程度,约占20.0%。225个达到暴雨程度,约占36.6%;155个达到大雨程度,约占25.2%;45个达到中雨程度,约占7.3%。降雨主要集中在奉贤区、浦东新区、闵行区等。最大过程雨量为奉贤四团杨家宅气象观测站340.9毫米;最大小时雨量是浦东泥城公园气象观测站116毫米,浦东泥城和奉贤四团两个测站6小时累计雨量超过300毫米,分别打破浦东和奉贤历史记录。水文测站中,黄浦公园、米市渡等22个测站超警戒水位。

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人员避险转移11.2万人,组织649艘船只疏散或进港避风,铁路停运54列次,轮渡停航26班次。各民政救助管理站19、20两天分别收容183、174人次。浦东、奉贤等区教育部门对21个街镇发布停课通知,共涉及334所学校,28万名学生。

预计12时左右,多处主要干道将退水

社交媒体平台上,众多上海网友说路面积水严重,对道路通行表示担忧。

暴雨后上海部分路段积水,水务、消防部门派百余辆车抢排积水  第2张

惠南地铁站附近 网络图

针对积水情况,水务部门派出28辆移动泵车支援奉贤、浦东等积水严重区域抢排积水;水闸全部打开排水,抓住落潮契机,全力降低河道水位,畅通排水;交通部门对21处下立交采取封交措施;市消防救援总队出动专用排水车181辆次抢排积水。

暴雨后上海部分路段积水,水务、消防部门派百余辆车抢排积水  第3张

上海游泳馆地铁站 附近

20日9时许,上海市防汛办督查专员沙治银告诉记者,28辆移动泵车中16辆前往浦东新区,11辆前往奉贤区,还有1辆前往徐汇区一处积水严重点位,目前全部到位。早上5时左右,相关地区雨量增大,泵车就开始紧急调度,6时左右第一批车辆出发,最早的在7时左右到达点位。

沙治银表示,目前根据现场视频画面回传来看,已经有多处点位开始退水,部分道路退了大半。通过移动泵车和具体点位上的其他力量形成合力,临港地区2-3小时内基本能够退水。等到雨停后,相关部门也会尽快进行道路清扫,清理垃圾、树叶等,保证道路通畅。

目前,水务部门正在抢抓主要干道的积水问题,集中力量快速恢复城市交通。沙治银估计,今天12时左右,多数主要干道积水能够退掉。他也提醒广大市民,对于突发的暴雨情况,要注意出行安全,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避免其他伤害的发生。

浦东新区惠南镇水位已出现拐头下降趋势

社交平台上,浦东新区惠南镇网友发文称小区民房底楼进水,周边居民说几十年没有遇到过。

澎湃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看到,惠南镇英雄新村的小区底楼明显出现积水,停在低处的私家车车轮已被淹没。部分低处楼道也被淹没。早上8时,惠南梅花路拱极路口,靠近惠南镇地铁站的路面也出现明显积水,行人淌水而过。

澎湃新闻记者从浦东新区防台指挥部办公室获悉,当天早上,该区供排水条线值守人数929人,抢险队伍80支,队伍人数465人。

目前区域内有听潮南路(沪南公路-汇成路)、迎熏路(大川公路~听潮南路)、大川公路(沪南公路-迎熏路)、南园路(沪南公路-迎薰路)、申腾路(汇技路往南260米)、周邓公路(周达路口)等6段道路发生15cm以上积水情况。均处于雨水自排区,区域河道水位高涨,发生倒灌积水。相关养护单位共出动60人次,4辆移动泵车和9台水泵进行抢险。其中周邓公路目前积水已处置完毕,其他点位因道路地势较低,受河道水位影响,仍在积极处置中。

水利条线目前没有出险,但主要内河水位比较高,大多集中在南片,累积18个站点超警戒水位,水闸部门已经从2时16分开始全力排水,目前惠南镇水位已经出现拐头下降趋势。

市容条线清理废物箱数量12443个次,清理排水口数量31990个次,出动机扫车135车次,出动冲洗车65车次,清理废物箱及道路垃圾125.2吨,清扫易积水路段46条次,出动应急车辆9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