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
丁志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金融机构应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包括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在“新”,优势在“质”,落脚在“生产力”。从内涵上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理念和重点领域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金融资金的大力支持,金融业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人才创新本身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提出要全力支持科技创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明确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实施路径和发力方向。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金融机构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和实践部署,加强前瞻谋划和系统布局,在服务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发力,以金融创新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充分认识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上肩负着重要时代使命。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关键举措。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服务新质生产力是科技金融的重中之重;绿色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服务新质生产力是绿色金融的应有之义;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数字金融是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方向,是养老金融重点布局的大健康领域;普惠金融是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相互融合的金融形态,共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金融助力。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机构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打造新利润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当前,金融机构亟须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开拓业务发展新蓝海。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为金融机构优化资产布局提供了广阔空间,此外,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引致的金融资金需求,也有助于金融机构优化客户结构、拓展收入来源、增强盈利能力,是关乎银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金融供给,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优化信贷投放布局,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有效途径。金融机构要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精准对接传统产业设备更新、产能升级、技术改造、研发创新等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积极开发适应性强、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配套提供项目评估、融资顾问、风险管理等综合服务。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环保政策要求的传统产业,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给予利率优惠、期限灵活、快速审批的信贷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善于运用前沿科技成果,改善传统业务程序化、分散化的服务流程,建立绿色项目数据库、绿色评级和定价模型、绿色智能风控模型等,提升绿色项目管理效率。
创新金融服务供给,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具有较高成长潜力、能够带来综合效益,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也是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优势,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优质赛道,聚焦科创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端高质高新主体,从客户、产品、渠道、团队等多维度,打造全产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强化机构协同,深化与股权交易所、评估公司、咨询公司等外部机构的对接,加强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同业机构的合作,为各类型、各阶段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综合性金融支持和增值服务,助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建立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体系。未来产业是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是重塑未来世界经济版图和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金融机构应深刻领悟发展未来产业的战略意义和金融支持的重点方向,针对未来产业高不确定性、高成长性、长周期性、技术复杂性等特点,建立专项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满足未来产业培育不同阶段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同时,深化与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完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长效机制,为未来产业“募投管退”环节提供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
增强自身能力,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形成
积极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金融机构对外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对内提升经营管理效能的有效举措。金融机构应完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持续迭代深化对数字化转型理念、思路、方法、机制的认识,统筹战略规划、组织管理、流程变革、资源保障,深化技术、数据、业务三者融合发展,以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模式、管理流程、组织架构的全方位变革,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数字化重塑,打造智慧金融、数字员工、数字服务等核心竞争力。
全面构建智慧金融运营生态。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业务将成为主流。金融机构应积极拥抱前沿科技,深度融入“人工智能+”行动,前瞻布局以业务为核心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平台,探索构建涵盖语音交互、图像识别、智能决策等重点业务领域的AI智能应用工具,打造智能化、多样化和精细化的智能应用平台,将专家能力赋能至每一位员工,形成人机协同、人机组合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不断降低金融服务边际成本,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质量和价值。
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倍增效能。数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基础动能。金融机构要积极践行“数据要素×金融服务”战略部署,加强数据高标准治理、高水平管控和智能化应用,挖掘数据价值,变现数据资产,全面开展各经营平台的数智化升级,构建“数智+营销平台”“数智+风险管理平台”“数智+客户服务平台”“数智+决策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数智+”平台体系,以数据驱动实现决策经营智能化、资源配置精准化、风险管理实时化,让数智真正融入经营管理全场景,最终形成以数连接、由数驱动、用数重塑的数字化价值观,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作者系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
来源:银行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