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唱片,600分钟录音,37部作品,90位音乐家……9月14日,上海交响乐团发行室内乐现场录音专辑《在场》,为上海交响乐团成立145周年暨上海交响音乐厅十周年再添精彩一笔。
发布会
2014年开门迎客以来,上海交响音乐厅不仅是聆听音乐的殿堂,也是一座世界一流的录音棚。从2014年到2024年,《在场》的收录时间长达十年,每一首录音作品都曾在此上演,刻录了“在场”的每一份感动。
演出阵容集结了上交的中坚力量与乐季中来访的艺术家们。其中,上交本团参与录制的艺术家达70位,展现了“上交室内乐”这个品牌过硬的实力。此外,男高音伊恩·博斯特里奇、小提琴家宁峰、钢琴家张昊辰、吉他演奏家杨雪霏等特邀艺术家,也参与了录制。上海四重奏、柏林爱乐夏隆室内乐团、塔利斯学者合唱团等顶尖组合,也将拿手作品加入专辑。
从巴洛克时期到现当代,曲目横跨了室内乐四百年的发展史。维瓦尔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经典室内乐作品齐聚一堂,达马斯、施波尔、巴托克等鲜少在国内亮相的作曲家的作品,也在呈现之列。此外,也不乏一批中国首演的宝藏作品,比如斯蒂芬·戈斯《诗经》、卡普斯京《为小提琴、钢琴和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
《在场》
室内乐多为一件或几件乐器而作,除了要求音乐家拥有出色的个人能力,也需要他们善于倾听他人的演奏,以达到精确完整的艺术效果。室内乐也是交响乐队的雏形和基础。
“室内乐是没有指挥的,它充分发挥了小组以及每个人的个性,也需要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个人的演奏能力与音乐表达的细腻度。”双簧管首席张欣说。
比起叙事宏大的交响乐,室内乐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亲密的聆听空间,可以亲近音乐、亲近演奏家,更能回归真实的自我。“我非常喜欢演室内乐,室内乐是音乐家之间最直接的对话。”大管首席陈定远说。
《在场》
上交自建团以来一直都有演奏室内乐的传统,早在1920年就有专场室内乐音乐会上演。1983年,在老团长黄贻钧的推动下,上交成立了“室内乐促进会”。
2005年,室内乐演出开始驻扎上交曾经所在的湖南路105号演奏厅。2010年,“上交室内乐”在音乐总监余隆带领下,开始迈向成熟化、职业化道路,音乐会总是一票难求,观众有时站满了演奏厅的走廊。
“我刚入团是在湖南路,每星期都会有一次室内乐演出,票经常售罄,我能感受到观众们是真的喜欢,也很感激他们的存在与支持,我们可以演奏许多并不常见的曲目。”圆号首席Peter Solomon说。
1983年至今,上交的室内乐演出从未间断,截至9月14日晚的“北极星四重奏演绎德沃夏克和韦伯”,已经演到第1367期。
上海也为上交室内乐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根基。正如《在场》序言所写,上海一向拥有室内乐的良好氛围和市场接受潜力,“上海观众是懂室内乐的,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兼顾了精神需求、生活品质、社交属性、时尚标榜,上海的观众们都是中国最有品位的室内乐知音受众。”
《在场》的数字唱片近期将在Apple Music、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上线。专辑的出版得到上海交响乐团文化发展基金会支持,同时,8位来自上海交响乐团国际顾问理事会的成员以个人身份对唱片进行了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