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阳投资
重阳说
“我一直讲‘只有超预期才能稳预期’,既然政策已经超预期了,我们的预期也已经从过去的偏弱,开始慢慢转强,开始稳定情绪。”
“仅仅是1万亿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不够的,至于5万亿是多了还是少了,先发了再说。
如果觉得今年发多了,明年可以适当减一点,但一定要把预期打足,我想这样可以逆转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
“促消费迫在眉睫,现在把财政支出的钱用来促消费,是调结构、改善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
“从2016年到现在为止,黄金的总体涨幅超过100%,未来可能还会有一个继续的上升空间,至少3000美元/盎司肯定会有的,能不能看得更高也有可能性,可以参照比特币。”
以上是昨天(9月26日晚),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与重阳投资合伙人舒泰峰就《政策新“三支箭”齐发,财富预期是否逆转?》为题,分享的最新观点。
在本次交流中,李迅雷表示,央行的新“三支箭”政策超出市场预期,这对于稳定和逆转经济预期至关重要。
对于过往提出的“每年发行五万亿,发十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建议,李迅雷详细解析了资金用途。
此外,李迅雷再次谈到自己对黄金的看好,但是他也直言,黄金在资产组合中的配置不要超过20%,黄金在组合中更多是作为防御性资产的角色。
最后,李迅雷还提到了A股和港股的估值差异,认为港股目前具有更高的性价比;美国目前没有明显的衰退迹象。
在9月21日的交流中,李迅雷就现在所面临的宏观困境是怎么形成的,从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房地产的下行周期,四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解析。
(一)政策还是超预期
舒泰峰前天央行宣布新“三支箭”的政策,请李老师评价一下这次政策的力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后续效应会如何?
投资中我们经常说“三根阳线改变信仰”,正好这三天是三根大阳线,A股今天(9月26日)也站上了3000点上方。
如果说之前大家对经济的预期在转弱,在这一系列的政策发布后,预期会不会得到逆转?
预期已经从转弱开始转强,这是可贵的。
预期的管理非常重要,在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提到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最后一条就是预期转弱。
2022年重提三重压力,还是说预期转弱。
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表述是偏弱,这说明(预期)“弱”已经常态化了。
所以,在9月24日,金融部门的领导释放了重磅信号,这应该是超预期的。
我一直讲“只有超预期才能稳预期”,既然政策已经超预期了,我们的预期也已经从过去的偏弱,开始慢慢转强,开始稳定情绪。
接下来,简单评价一下央行的“三支箭”。
第一支箭是降准降息。
9月5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提到降准是有空间的,降息在银行息差缩小的背景下,前提条件还不完全具备。
他讲完后,大家对降息的预期大大缩小。
但没想到,这一次的降息政策,利率下调20个基点,MLF又降30个基点,这个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降准方面,在降了0.5个百分点外,接下来还可以再有0.5个百分点。
第二支箭是存量房贷。
降息已经在大家预期之内了,降息之后现房的房贷也会降。
同时,还统一下调了一手房、二手房的首付利率,这对房地产也是利好。
第三支箭非常罕见地讲到,非银金融机构可以拿自己所持有的债券、股票 、ETF做抵押,从央行那里拿到国债、央票。
简单来说,国债和央行票据都属于高信用等级且流动性好的资产,很容易在市场上变现,这等于央行给你融资“以券换券”。
这种操作方式在我们国家以前好像没有过,西方央行好像也没怎么做过,这给非银金融机构提供了融资便利,也就是央行给机构投资者架桥铺路。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要冲锋,我给你们冲锋的道路铺得更加平整。
所以,政策还是超预期的。
其次,还有3000亿的规模,给上市公司回购提供再融资贷款。
这两个政策都是比较新的,也给市场增加了意外的惊喜。
所以,前天(9月24日)股市大涨,昨天(9月25日)大家有点吃不准,觉得这一波涨了之后,货币政策是明朗了,财政政策会不会给力还不清楚。
但没想到,今天(9月26日)中午突然发了消息,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有关经济的政策,包括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如何应对等一揽子经济措施。
基本感觉到已经“兵临城下,整装待发”了,使得今天(9月26日)的股市出现一个长红走势。
舒泰峰李老师讲“只有超预期才能稳预期”,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刻。
市场对两项新的金融工具创设也认为非常超预期,因为这个资金是直接用于股市的,这在以前也没有出现过。
我看到有些评价说,这次是“中国资产保卫战”,要支持股市发展。
李总从业30多年做资本市场研究,在你看来,这次对股市的重视程度是不是也是前所未有的?
重视是一贯都很重视的,但这个重视要落实。
比如,今年一月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出了一系列振兴股市、稳定市场的举措。
包括9月24日吴清主席提到的几个(措施),在今年一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都已经提到了,比如制度管理,中长期资金入市等等。
但讲过之后,落实方面没有一个具体的细则。
这次吴清主席再次提到这些内容,应该是有备而来的,我们也很期待。
比如,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办法,到底有哪几条?市值管理的考核怎么去落实?还有吴清主席提到的鼓励并购重组等等,这些都为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
(二)50亿特别国债的细分用途
舒泰峰李老师之前多次讲到一个关于财政政策非常重磅的观点,就是建议每年发5万亿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而且要连续发10年,一共是50万亿的特别国债。
在现在的货币政策落地以后,你还是坚持这个观点吗?会有所改变吗?
我作为一个学者,也是一个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我对中国经济的研究也超过30年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现在步入到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率在加速。
过去,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工进城拉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现在,城镇化进程放缓,老龄化进程加速,这个问题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与此相关的是,2021年房地产市场见顶,这意味着房地产长周期的上行阶段结束了,步入到下行阶段。
在这个时候,政策力度一定要大。
我在去年的11月份写了篇文章,标题叫《中国经济收缩的乘数效应如何应对》。
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大家要考虑乘数效应,我们不能刻舟求剑。
去年二季度之后,经济增速开始有所回落,尤其是名义GDP比实际GDP低很多,也就是经济收缩非常明显。
经济一旦收缩,乘数效应就会慢慢体现出来。
比如,一个房子,当你看到什么地方漏水了,你会想到把这个漏洞补上就好了。
但是,你没有发现除了这个地方漏水,其他地方可能也漏水了,所以影响会不断扩散。
既有传导又会扩散,这就导致了这种趋势不断加强,从而引发了负向的乘数效应。
要遏制住这种负向的乘数效应,政策力度一定要超预期,一定要主动。
仅仅是1万亿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不够的,至于5万亿是多了还是少了,先发了再说。
如果觉得今年发多了,明年可以适当减一点,但一定要把预期打足,我想这样可以逆转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
但是,有人说10年50万亿,这个债务是不是过多了?
这很容易计算,如果从明年起每年发5万亿,发10年到2034年。
这10年增加的杠杆率我大致算了一下。
2035年中国的GDP总量应该超过200万亿。10年发50万亿,占GDP的比重是25%,我们现在的国债余额占GDP比重是22%,加起来是47%。
这个比重跟美国联邦政府现在120%的杠杆率水平比,还是要小的。
即便加上地方政府的一般债和专项债,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按照2035年200万亿的水平,也就占GDP比重的120%左右,并不高,是可以接受的。
同时,中国政府的实力是雄厚的,政府名下的资产规模超过日本、美国、欧盟之和。
所以,即便杠杆多加一点,我们还是有非常强的支付能力。
又有人要问,这不是让我们享受,让子孙后代来承担我们的债务吗?
我觉得想多了。
因为一年的GDP200万亿,50万亿债务也并不算多。
其次,现在政府所积累的资产规模有多大?
中国的高铁占全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高速公路占全球总里程的45%,地铁占全球总额的10%左右。
我们已经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强悍的基础设施,美国留下了什么?其他发达国家留下了什么?
过去我们一直是勒紧裤腰艰苦奋斗来干活的,所以这一点债务真的算不了什么。
舒泰峰有两个点李老师可以进一步分析一下,每年5万亿发10年,这个债务是加在中央的财政扩张上对吗?
因为地方政府这几年负债比较重,所以加杠杆的空间应该不大,你认为中央负债还是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对吗?
是的,比如说日本中央政府杠杆水平目前是250%,但日本的地方债并不多的,所以日本中央加地方的杠杆水平也就是百分之二百六十几。
美国联邦政府的杠杆水平比较高,地方政府的杠杆水平并不高。
它们都是中央政府加杠杆,因为中央政府信誉好,如果发债,它的利率比较低,也就是融资成本比较低。
所以,我提出的五万亿并不是拍脑袋的,我可以给大家细化一下,
第一个两万亿用于替换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数据没有官方公布过,我是估算,大概是有60万亿。
现在它的融资成本平均是5%,每年的利息支出就是3万亿,拿两万亿去置换快到期的那些隐性债,帮地方政府解决燃眉之急,让地方政府能够保持现金流、内循环的畅通是必要的,所以这两万亿并不多。
具体方式就是地方政府申请,申请的过程就是信息披露,敢申请、有需求,就充分披露,这对于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以及化债也有好处,可以降低地方政府负担。
第二个一万亿用在补充全国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的缺口还是存在的,每年财政都在补贴社保方面的缺口,但这个补贴是不够的,还要增加农村老人养老金的投放比例。
这一万亿里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如果每个人拿到的养老金能够翻一倍,对于农村老人的生活改善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现在老龄化加速,所以关爱老人是非常需要的。
最后两万亿是促消费的。
要促消费,就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那么多渠道到底有哪些渠道?
比如,消费券是不是可以考虑?对低收入群体直接发放食品券需不需要?这些是可以做的。
有人担心,给老百姓发钱不如搞投资。
但在现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投资的边际回报率递减,所以更应该直达老百姓。
消费的乘数效应比投资的乘数效应要高很多,投资现在的乘数效应可能一倍都没有,但消费的乘数效应估计还在三倍左右。
现在我们面临消费降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月的增速已经降到了2.1%了,北上广深都已经负增长,所以促消费迫在眉睫,尤其还要通过比较简单的方法在短期内拉动消费。
(三)通过消费来拉动GDP会更加健康,质量会更高
舒泰峰李老师刚才讲到要以超长期国债为发行作为抓手,来进行财政扩张计划,我想肯定是有学术支持的。
那么从全球经济发展史中,是不是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其中的经济学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要在这种情况下以财政扩张为突破口,要超大力度地去进行扩张?
过去中国经济能快速增长,得益于我们的赶超模式,即“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其中,投资对GDP的贡献比较大。
我们做过统计,过去15年,投资对GDP的贡献平均是42%,全球平均是21%,中国恰好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所以,中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而消费对 GDP的贡献,印度在80%左右,美国在80%左右,日本是75%,全球平均水平在60-65%。
中国在52-55%徘徊,所以消费对GDP的贡献相对少了。
在过去,投资贡献多消费贡献少,经济循环还能够畅通,是因为高铁、高速公路的投资回报率比较高,民营企业家也愿意投资。
但后来,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民间投资的增速基本为0。
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弥补民间投资的减少,地方政府大力投资,国央企大力投资。
所以,2021年到现在为止,尽管房地产投资每年都是-10%左右的增长,但投资对GDP的贡献还维持在42%左右,就是制造业和基建拉动的。
当然,制造业、基建拉动也有它的道理。
比如,设备更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等等,但随着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债务增长太快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花这么大的代价搞投资去拉动GDP,似乎有点得不偿失。
现在,我们进入到深度人口老龄化时代,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对GDP的贡献基本在60%以上,我们也应该通过促进消费来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好在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我们面临的六大困难,其中第一大困难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什么是有效需求不足?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这也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所在。
但对于有效需求不足,大家千万不要去误读误解。
有人说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有效的投资需求不足,加上有效的消费需求不足,由于促消费很难,所以还是要搞投资。
但是,投资不是最终需求,投资的最终结果是增加了供给,我们还在通过投资来实现5%的 GDP增长目标。
目标虽然实现了,但供需矛盾可能会比以前更加严重。
所以,现在把财政支出的钱用来促消费,是调结构、改善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消费来拉动GDP会更加健康,质量会更高,也能带来更多就业。
(四)现在要面对的是如何防止通缩的发生
舒泰峰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以日本经验和美国经验来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肯定要并举,但更有用的应该是财政政策?
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并不是市场缺钱,而是没有人借钱,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财政扩张来托举经济?
李老师主张每年5万亿的扩张思路是不是也是从这个点出发的?
是的,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加有效。
在经济过热的时候,收紧货币政策比收紧财政政策更加有效。
因为经济过热的时候,本身的内在动力很足,收紧货币政策能够遏制经济继续高歌猛进的现象。
但现在经济在收缩,这个时候货币政策能够起到稳预期的作用,但最终还是需要真金白银来投入。
比如,这轮股市涨了之后是不是有持久性?我们要看上市公司的盈利有没有增长。
如果上市公司盈利没增长,股价涨了一倍,这是不是可持续的?如何让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上市公司要有订单,要赚钱。
赚钱靠什么?靠消费。
为什么美国在发生了新冠疫情之后,经济能够快地就起来,实际上还是给老百姓发钱促进消费。
我讲的观点,对于大部分有着中国传统理念的人是不太能接受的,因为中国的传统理念是要省吃俭用,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有更多的积蓄才能富起来。
但问题在于,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经济收缩的压力,物价都在下跌,商品卖不掉,越生产商品企业亏得越多。
消费的乘数效应要好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所以应该促进消费,不要担心“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看看美国的案例就可以知道,美国本来是经济下行,后来变成通货膨胀,而且通货膨胀很难压下去。
所以,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是如何防止通缩的发生。
舒泰峰李老师刚才讲到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们的传统思维是害怕债务的,从微观经验,即个体经验、家庭经验都是这样。
当家庭负债的时候,家庭成员的第一个想法是去还债,这是微观想法。
但从宏观经济来看,在经济下行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要加大财政力度,实际上是加大负债对吗?
这其实是微观思维和宏观思维之间的矛盾和区别。
这也是经济学上的一个知识点。
在经济收缩的情况下,人的本能是要减少债务。
比如,房价下跌对老百姓来讲,第一反应是投资收益要没有了,要提前还贷。
然而,提前还贷,银行的借贷业务就萎缩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冲。
当居民不敢加杠杆,或者居民在收缩杠杆时,政府要加大举债的力度,加大加杠杆的力度,要跟居民行为、企业行为反着来,通过对冲把经济稳住。
如果居民去杠杆,企业去杠杆,政府也去杠杆,产能会越来越过剩。
所以,经济学原理在理论上看似复杂,但讲得通俗一点,道理都很简单。
(五)进入了一个分化的时代
舒泰峰在新的政策条件下,影响资产配置的新趋势有哪些?
我研究的是长期趋势,不研究短期波动,但短期波动会给资产配置比例带来一定的影响。
《趋势的力量》的封面图形是一个大写的 “K”。
“K”的右边有一条向上的路,有一条向下的台阶。
所以,我这本书的核心就是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分化的时代。
产业分化,传统经济在衰落,新兴经济在崛起。
人口分化,人口再向大城市集中。
在总人口减少的大背景下,少数城市,比如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核心城市、省会城市人口在增加,三分之二的城市人口在减少。
区域经济分化,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年轻人去得比较多地方会比较繁荣,有些地方只留下了老人。
这种情况日本也遇到过,日本农民的收入比城市里的人高,为什么大家都不愿待在农村?
因为人不仅仅是为了钱,还需要社交,有集聚效应。
所以,投资应该跟着人口流、资金流、信息流去走。
比如,这些年来浙江人口净流入的体量是全国第一,超过了广东。
原因在于,浙江的服务业发展起来了,这也是一种分化,制造业在往下走,服务业在往上走。
当然,新兴制造业还是往上的。
但如果把它分成两大产业,即便是日本、德国这样非常具有工匠精神的制造业强国,它们的制造业对GDP的贡献也低于30%,70%以上是服务业。
所以,《趋势的力量》就是讲当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阶段结束,步入到经济转型,我们要朝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去努力。
还讲到全球的趋势,之所以我从2016年开始就一直推荐黄金,是因为全球经济进入到一个低增长高震荡时代。
之所以会进入低增长高震荡时代,是因为和平时间太长了,和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平的时间越长,我们的生活质量越高,预期寿命越长,这应该是个好事情。
但它同样会带来结构性问题,这个结构性问题就导致了诸多的矛盾,比如说贫富差距的扩大,比如地缘政治等等,导致经济结构的扭曲。
为了防风险,可以看到现在无论是黄金还是比特币走势都比较好,这些东西都代表着一个长期趋势,而不是短期(趋势)。
短期会有一个修复,也就是所谓的均值回归,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均值回归。
而均值回归也是机会,跌多了要涨,涨多了要跌,我们需要有这种逆向投资的思维。
但从长期来看,我们更需要有一种行事逻辑,就是这个世界存在一个长期的因果关系,以此来进行资产配置,避免我们看错方向声音。
我这本书的大致思路是这样。
(六)多发国债有利于解决资产荒现象
舒泰峰李老师最近有一篇文章也很受关注,你写道:“中国当下面临资产荒和资产慌同时并存的现象”。
这是一个相对短期的现象,还是未来会长期延续?
这是个短期的现象。
股票作为权益资产,它的风险相对较高,但这一类资产在过去一段时间大家不想持有了。
而国债由于信用度好、收益率低、风险低,所以大家要争相配置。
以国债为代表的低风险收益的市场,是我们现有的一个独特现象。
这种现象其实不太好,如果大家的风险偏好都下降了,谁都不愿意去冒险,大家都躺平,中国经济肯定没希望。
所以,我前面讲到每年发5万亿的国债,如果真的实行,资产荒的现象会消失。
而且我们的经济还是有韧性的,如果我的建议能被中央采纳,财政部直接发债,国债收益率马上就上去了。
大量发债、财政刺激让大家有了信心,风险偏好就会上升,大家的投资风格也会发生变化。
过去买股票的人都去买债,现在反过来,买债的人因为收益率太低去买股票,这对于权益市场是有利的。
无论是债券市场、权益市场,还是其他市场,都需要均衡发展。
前段时间央行已经提出警告,10年期国债的合理收益水平是2.5%左右,但市场给到了2.05%,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益率大幅下降是非常罕见的,这也充分说明大家的预期非常弱。
当然,我这里讲的是相对短期的内容,短期内,这一波权益资产还会有一轮涨幅。
而从悲观角度,我也讲过下山路还有上坡,上山路上也有下坡。机会总是在大家节奏一致的情况下发生。
舒泰峰随着货币政策落地,财政政策如果能够加大力度,可能它的内涵会转变,对吧?
对。我是做研究的,纸上谈兵比较多。
做研究我有三种思维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种思维是逆向思考。
如果大部分观点都是尽如人意的,你就反过来想想,因为大部分人的判断如果一致,大概率是错的。
第二个思维是换位思考。
当你着急政策怎么还不出来,对中国经济很担忧时,可以换位想想决策层是怎么想的。
他们难道希望中国经济下行吗?希望预期一直弱下去吗?肯定不是。
第三个思维是系统思考。
考虑问题不要那么简单,我曾经说高端白酒价格为什么下跌?因为房地产周期从上往下走,所以导致的高端白酒下跌。
市场是一个大的系统,不能简单地看房价跌了,要想想房价跌了,为什么股市会跌呢?
每个个体在这个大系统之中都是相互影响的。
就像我们有句俗话叫“按下葫芦浮起瓢”。
我在《趋势的力量》这本书中也写到,我们要有三大思维,即此消彼长、新陈代谢、强者恒强。
这个世界发展到现在,存量特征越来越明显了。
所以,对投资者而言,怎么均衡地配置资产,怎么做阶段性的调整,还是很重要的。
并不是看好股票就要长期持有,巴菲特也在换仓的,也会看有没有过涨或过跌。
世界一直在变的,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不能墨守成规。
我感觉很多人都存在路径依赖,过去自己靠什么赚钱,未来也习惯性地靠这种方式去赚钱,但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寻找好赛道、寻找核心资产,在这一轮市场调整过程中,这些资产跌得也比较多。
当然,现在回头来看是不是跌过头了?是不是价格被低估了?这些观察也非常重要。
我们不能以僵化的思维去评价,还是要不断学习。
尽管我现在已经60多岁了,但我始终把自己当成学生,向年轻人请教,向不同的人请教来获得信息,有助于对结构性变化的判断。
(七)股市的性价比高于房地产
舒泰峰目前,李老师觉得房产和股市哪个性价比更高?
我认为股市的性价比更高一点。
房子和股市都折算市盈率,房子的市盈率可以对标租售比,比如房屋租售比是2%,对应的是50倍的市盈率。
现在沪深300的平均市盈率大概是十几倍。
这样看来,股市的性价比可能会更好一些。
舒泰峰A股和港股之间,李总觉得哪个性价比更高?
从估值来讲,港股的性价比更高一些。
港股主要是境外的机构投资者,而A股国内的个人投资者居多,投资理念有一定的差别。
但总体来看,港股的估值明显更低。
我曾经建议如果平准基金入场,可以先买港股。
因为港股作为底仓更有价值,但从流动性来看,会比A股弱一些,流动性也是影响估值的一个因素。
如果不是做短线,还是持有港股。
但市盈率是一个静态的指标,我们还是要看业绩,看行业的基本面怎么样。
所以,没有绝对地说 A股比港股贵,或者港股比A股便宜,这不是一个绝对结果。
随着美联储步入降息周期,港股的性价比也显现出来了。
就现阶段推荐,肯定是推荐港股。
舒泰峰如果考虑到新的货币政策以及可能即将推出的财政政策,A股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格局?是一个普遍机会还是结构性机会?如果是结构性机会,更看好哪些方向?
如果市场在均值回归之后,依然能够保持这么良好的氛围,可能还是会回归过去的模式。
首先,有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会引领市场上涨,就像美国的七巨头,引领了美国股市的上涨,A股市场也一样。
跟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会有相对多的机会;传统行业也有老树发新芽的上市公司。
其次,要寻找长寿的企业,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比较好的盈利模式,公司治理结构较好,这样的企业回报更多。
我也研究过美国股市,生命周期越长的公司,年化回报越高,生命周期越短的公司,平均年化回报率会比较低。
(八)美国经济目前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
舒泰峰怎么看待美股的投资价值?估值是不是过高?在战术层面要不要减配?
我是做宏观研究的,就宏观角度来简单谈一下,这一轮美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
美国股市的表现在过去几年非常的强劲,有句话说“通胀无牛市”,美国的牛市恰恰在通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大家在担心会不会出现衰退,美联储也为此降息了50个基点,今年估计还会有50个基点,甚至更多基点的降息,这种做法还是非常主动。
我认为,目前美国经济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这一轮美国股市的主升浪已经过去了,可能还是会有所调整。
(九)黄金至少3000美元/盎司,但配置不要超过20%
舒泰峰对黄金有什么新的看法?
我是比较看好黄金的,从二战结束到现在已经将近80年了,在80年当中,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矛盾也在进一步加剧。
而黄金既是一个抵御货币超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纷争的防御手段。
所以,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都是配置黄金的理由。
从2016年到现在为止,黄金的总体涨幅超过100%,未来可能还会有一个继续的上升空间,3000美元/盎司肯定会有的,能不能看得更高也有可能性,可以参照比特币。
(黄金上涨)也是大家对于现有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认可。
舒泰峰如果配置黄金,在财富组合中占多大比重?
20%是个极限,应该不超过20%,一般来讲10%左右差不多了。
如果特别看好黄金也不要配置超过20%,毕竟这不是一个进攻性的(资产),它是个防御性的品种,它也不产生利息。
舒泰峰所以,在巴菲特的价值观里,他觉得黄金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不产生现金流,不产生利息。
但从避险的功能上来讲,确实有它的合理的价值。
(十)即便一线城市房价跌得少,也跑不赢未来的通胀
舒泰峰一线城市的房价会企稳吗?
如果政策力度不够强,一线二线三线都是大同小异。
房地产跟股票不太一样,房地产是一个长牛,我相信大部分投资房地产的人是赚钱的,但大部分投资股票的人可能股票是亏钱的。
我对房地产认识更多的是从估值,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出发 。
房地产在上行周期中的存量规模非常大,但人口是在减少。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线城市房价能不能坚挺很难说。再加上市场也有情绪因素,就像股市下跌的时候,很多东西会跌过头,是非理性的。
东京的房价是创历史新高了,但如果把通胀因素考虑进去,没有创新高。
所以,即便一线城市房价跌得少,但它肯定也跑不赢未来的通胀。
舒泰峰社保和户籍政策后续对经济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一线城市之外,今后的户籍制度肯定是越来越松。
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保的缺口还是存在的。
而且,今后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是14亿人口的大国,其他国家没有像我们有大的压力。
我们今后还是要增加财政支出来弥补这样一个缺口。
当然,我非常有信心,因为中国政府所拥有的资产规模,应该是全球政府中最多的,是有实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