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座城,首先看规划。作为全国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唯一试点,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近日获批,羊城的远期愿景是“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
事实上,从世界评级机构GaWC发布的排名来看,相比巅峰的2018年,广州最近两期排位有所下降。建成中心型世界城市,广州要怎么做?广州离世界级有多远?
广州定位“世界城市”
有着2238年建城史的广州,在中国一众城市里是个独特的存在。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使广州在秦汉时期就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成为古代“海上丝路”发祥地和中西文化交汇枢纽。
从建城起直到到新中国成立,广州的单中心格局一直没有改变,千年城址中心一直在北京路附近,这是“云山”时代;计划经济时,工业生产服务主导城市规划,广州呈现出以传统中心、工业组团为单位,沿江蔓延的特征。
改开后,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广州逐步沿珠江前后航道拉开城市骨架,从“云山”走向“珠水”再迈向“山城田海”,空间规划渐次演变——改开至今,广州已获国家批复四版总规,城市定位逐步升格。
具体来看,1984-2000年版获批总规跳出计划经济约束,确定广州的城市性质为“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广州被视为区域性中心城市;2001-2010年版获批总规,相比上一版变化不大,广州的定位依旧是华南区域中心城市。
2008年,“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而2011-2020年版获批总规确认了广州的新定位,并增加了“重要的”作为前缀。与此同时,广州还被视为“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刚刚获批的2021-2035年总规,广州被赋予“广东省会、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教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发挥“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性门户、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地”核心功能。
六个城市性质肩负四大核心功能,广州还有更远期规划。23日,在新版总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官方称总规明确了“2035年,广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城市;2050年,广州全面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愿景。
总规草案舍弃“一流”
从“九五”到“十四五”,广州城市定位经历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世界城市三个阶段。如今广州提出要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中心型世界城市”,那“全球城市、世界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
广州的远期愿景算高调吗?参与了总规制定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黄慧明接受采访时称,“这符合广州人务实的性格。曾经有个方案是广州要打造一流的全球城市,但后来征询意见时大家觉得是不是一流二流无所谓,关键要保持活力、包容、开放的城市特点。”
虽然不说“一流全球城市”了,但“全球城市、中心型世界城市”也并不低调。从“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看,广州已进入一线城市行列,是一座门户型世界城市。值得关注的是,广州的分级评价近期有所下降——与城市定位升格背道而驰。
世界城市名册依据“国际化程度、城市规模、交通枢纽功能、国际金融服务水平、文化影响力”等,将城市分为一线(alpha)、二线(beta)、三线(gamma)、四线(sufficience),各等级又细分强弱,如一线alpha++(超强)、alpha+(强)、alpha、alpha-(弱);二线有beta+、beta、beta-。
从2000年至今,世界城市名册已出过9次。以去年发布的《2022年GaWC世界城市名册》为例,中国内地共有34个城市入围,其中一线城市4个、二线城市11个、三线城市8个、四线城市11个。
具体到广州,从新世纪伊始排名109(gamma-),广州步步高升至2018年的27名(alpha)。不过之后的两次(2020、2022),广州均排在34位(等级均为alpha-),相比巅峰的2018年,等级排位均下降了。
从最新一期世界城市名册分级评价来看,广州还是处于一线城市(Alpha-)行列,是一座门 户型世界城市——而“中心型”意味着要在全球城市网络中更高能级、更加综合,广州的优势在哪里,差距又在哪里?
金融文化短板待补
我们以世界城市名册“国际化程度、城市规模、交通枢纽功能、国际金融服务水平、文化影响力”这六个指标来看——借用网络热词“六边形战士”的概念,中心型世界城市应该是各方面实力突出——广州在部分领域表现突出,在部分领域则不能匹配“全球顶尖”。
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千年羊城底色之所在,也是其跻身世界城市的凭据。广州还是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有60多个国家在广州设立总领事馆,外事机构的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此外,广州拥有广交会这个享誉世界的展会。
数据显示,国内建成区面积排名前三的城市是重庆、北京、广州,其中广州达到1306平方公里。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不足250万人的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常住人口超1800万的国家中心城市。可以说,广州的城市规模配得上世界城市的称号。
但从经济、产业来看,广州在国内尚不能称超一流,遑论与世界名城相比。此外,相较伦敦、纽约、巴黎、北京、上海等,广州在金融服务、文化气息等领域差距明显。在新版城市规划中,广州没有像上海一样提及“全国金融中心”,也没像武汉、成都一样提及”区域金融中心”。
当地官方媒体称,“广州要对标世界标杆城市,强化中心型世界城市链接全球和配置高端要素的能力”。显而易见,广州要实现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愿景,要从当前商贸、交通优势突出的门户节点,向作用力更广、控制力更强的核心枢纽转变。然而,这并非易事。
第一重考验是外部条件。
“外循环”主导时期,珠三角将腹地内各类资本循环集中链接到区域中心,以此支撑广州、深圳所需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活动、促进其融入全球产业分工进而辐射带动腹地经济发展——这正是广州、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后,快速由区域中心向“全球城市”进发的逻辑所在。
当前全球产业分工受阻,原有城市群中心化模式面临考验。“双循环”格局下,较为成熟的珠三角城市群尚可继续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与竞争。但总体而言,不管是对外融合度,还是对内辐射力均有所下降——这也是近两期世界城市排名,广深踟蹰不前,甚至倒退的原因。
第二重考验是内生动能。
2010年亚运会后,广州从战略拓展逐步进入战略聚焦,网络化组团格局渐成。但经历多年城市化进程后,主城发展遇到瓶颈,尤其低效批发市场、物流园、城中村等“非核心功能”影响较大。广州的主城,要跳出广州,有担纲湾区“主城”的雄心,才可能成为世界城市的主城。
数据显示,1998年、2003年、2013年,中国分别有70余个、180余个、200余个城市表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城市定位与国际化大都市相近或相关的只有北上广,且表述用的是将来时:北京“着眼建设世界城市”,上海、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
这意味着两点:一是建设世界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不可能遍地开花;二是广州确实拥有建设世界城市的潜力。将潜力转化为实力,将是广州接下来十年、乃至三十年需要啃下的硬骨头,唯此方能走向世界城市、中心型世界城市。
作者:西窗 搜狐城市
参考资料:
广州,主城再出发.南方日报
把广州建成中国梦的样板.南方都市报
双循环背景下城市群空间重构与规划应对.城市规划
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评价与优化路径.西南金融
原标题:《千年商都广州,离世界级有多远?》